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新兴(新型)权利法律问题研究:环境权及其规范模式重构”专题

  • 宪法环境权的规范解释

    陈海嵩;

    当前对"环境权入宪"的研究存在着"肯定/否定"的二元对立立场,有必要对宪法环境权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与分析。从法律解释的视角出发,可对宪法环境权进行深入的规范分析。在规范模式上,宪法环境权并非主体对客体加以绝对支配的权利,而是主体在良好环境中生活的权利;在规范属性上,宪法环境权表现为一种兼具规则和原则性质的"规则——原则模型";在规范构造上,宪法环境权包括权利主体、权利相对人、权利客体三方面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借助"公权利/私权利"的分析框架,对环境权在规范意义上的不同面向展开分析,可初步得到环境权的规范体系。

    2015年03期 v.55;No.26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 ]
  • “司法中心”环境权理论之批判

    张恩典;

    自上世纪80年代早期至今,环境权逐渐成为我国环境法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为了实现环境法学科的独立和回应当代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历经30余年的环境权研究逐渐呈现出一种"司法中心"的环境权理论建构模式。"司法中心"的环境权理论呈现出"权利实体化"和"可司法性"的特征,旨在通过公民提起环境诉讼,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但是,在现代风险社会中,环境问题源自现代科技运用所造成的环境风险,环境风险具有复杂的科技背景、高度不确定性和广泛的利益冲突等特征。传统的"司法中心"的环境权理论因其过度强调环境利益的权利面向以及司法程序本身的高度对抗性和事后性,难以有效减少环境风险,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基于此,今后的环境权研究,应当从"司法中心"的实体性环境权理论建构转向环境行政的正当程序研究,尤其是要建构合理有效的环境行政公众参与机制,化解现代社会中环境风险规制面临的合法性危机。

    2015年03期 v.55;No.264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 ]

经济学研究

  • 商品交换的价值论与产权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0余年改革及其发展趋势的纵贯研究

    吴垠;

    商品交换过程是以劳动价值作为载体还是以产权契约作为载体这个问题在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尚缺乏系统的比较分析。商品交换的劳动价值说与产权契约说的理论渊源不尽一致,比较研究的根本除了搞清商品交换价值说和产权说的理念与脉络特征外,还应就其可能引发的市场经济理念和模式进行深入辨析。中国30余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历程,既包括强调劳动价值的时期,也包括强调产权契约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并未完全定型。面对2020年建成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们在劳动价值和产权契约的选择上,既要权衡利弊,又要推陈出新:既尊重劳动价值又尊重产权契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可以成为我国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新思路,以更好地实现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2015年03期 v.55;No.264 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互联网金融客户行为及其对商业银行创新的影响

    吴昊;杨济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客户的消费需求和习惯向着移动化、实时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金融正是契合这一变化,通过采取定位长尾群体、优化客户体验、拓展新兴渠道、个性化营销等战略,迅速发展壮大,并对商业银行小额资产业务、低成本负债和中间业务等传统领域带来巨大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商业银行要转变发展理念,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消费行为的变化,积极学习吸收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充分发挥其网点数量、客户规模、风险管理、品牌商誉等优势,进一步优化客户服务、强化网点建设、拓展新兴渠道、推动产品创新,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015年03期 v.55;No.264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1 ]

政治学研究

  • 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操作合理性——一个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陈平;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中国场域中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职能不断转变与治理主体不断转换的双重逻辑相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治理的传统视域,将权力治理与公共事务治理相融合,旨在实现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交融。历史制度主义以宏大视域与历史比较方法审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得出其操作合理性是基于四个主要因素,即国家外部压力体系的挑战、内部制度化要求的驱动、执政党精英的意识推动以及现代国家执政理念的确立。

    2015年03期 v.55;No.264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8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哲学研究

  • 论张载本体论之得失及王夫之对其的发展

    赵中国;

    儒学视野中完全意义的本体应当具有存在根据义、物质基础义、运化之能义以及价值义等四种内涵。存在根据义说明万物何以如此存在,物质基础义说明万物由何构成,运化之能义说明万物何以生生不息,价值义说明万物何以和谐、人类何以性善。在此视角下考察张载和王夫之气学视域下的本体论,可发现二者的差异和发展:张载本体论以太虚为逻辑起点,以太虚(神)—阴阳—万物等三个环节为宇宙本体的流行过程;王夫之本体论以太和为逻辑起点,以太和(健顺)—阴阳—万物等三个环节为宇宙本体的流行过程。张载的太虚本体具有显明的价值义,于物质基础义间接通过气概念来体现,但却于存在根据义语焉不详,于运化之能义虽通过神来体现,但神概念在其哲学体系中也有模糊之处,故张载本体论有得有失。而王夫之在继承张载气学的前提下通过创新性诠释,对于以上两个问题都有有效解决。所以,王夫之为气学之集大成者,乃实至名归。

    2015年03期 v.55;No.264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法学研究

  • 论取保候审保证方式的性质异化及其修正——兼论涉罪外来人员管护基地的功能

    初殿清;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与保证方式存在本质不同,但在实践中,保证方式的规定已在相当程度上异化成为一种条件设定。因受到保证方式性质异化影响的群体集中体现为涉罪外来人员,所以该问题无法逃避平等理论的相关质疑。立法中以监视居住为替代措施的做法欠缺合理性,实务中建立管护基地的尝试是解决该问题的有益探索。但是,管护工作所依托的实体需要慎重选择,为使以接受管护为保证方式的被取保者的生活状态尽可能趋近一般的被取保者,社区组织是开展取保候审管护工作的更好依托选择。

    2015年03期 v.55;No.264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我国职业体育劳资纠纷的法律规制研究

    陆在春;高升;

    2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虽然成绩斐然,但远未成熟。职业体育劳资矛盾自身的特殊性、举国体制战略与市场化运营模式的非适应性以及相关法理研究和法律规制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我国职业体育劳资纠纷频发且救济乏力。针对我国职业体育劳资双方实力悬殊的现状,必须依法明确体育产业市场主体间的法律关系,禁止体育主管部门介入体育劳资双方的博弈;通过加强专项立法、建立体育强制保险制度、重构职业运动员协会体系以及创设ADR衔接机制等多种途径,从预防与救济两个方面保障职业运动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体育职业劳资纠纷的依法合理规制。

    2015年03期 v.55;No.264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 ]

历史学研究

  • 明清时期天花病例的流行特征——以墓志铭文献为中心的考察

    刘思媛;曹树基;

    明清文集所收录墓志铭等悼念性文献中有相当数量关于天花病例的记述,为认识明清时期天花的流行提供了一类相对丰富又具系统性的病例资料。通过对发病时间、地点、年龄等的统计分析,明清时期天花病例有冬、春两季发病率高及患者多为十岁以下儿童之流行特征。天花在家庭内的传播,典型地反映了民间天花防疫措施的局限性。

    2015年03期 v.55;No.264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明代河南省镇营兵制指挥系统设置考述

    郑晓文;

    明代中后期的军事制度主要是省镇营兵制,其指挥系统包括文臣、武将及镇守内臣。河南省镇营兵制指挥系统文臣设置方面,只有巡抚一职而并无总督。宣德年间,开始派驻河南巡抚,在正统、成化年间逐渐掌管河南军政大权,成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军、政官员。巡抚之下是守、巡、兵备道一级的官员,分守道是布政司的派出官员,分巡道是按察司的派出官员,兵备道一般多由分巡、分守等官员兼任,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卫与府(或副、参与有司)军政分立的问题。武将方面,河南常设之武将为守备一级。守备级别不高,不仅听督抚、同时也受各道及厅级官员节制。明代中后期,河南守备武将数量并不多,大概维持在五个左右。从文臣和武将的设置及河南营兵制发展情况看,有明一代河南的作战与防御任务相对不重,其省镇营兵制的发展不如九边完备。

    2015年03期 v.55;No.264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宋代研究

  • 北宋国子监画学课业中的经律习诵

    张自然;

    经律习诵是北宋国子监画学课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前者包括《说文》、《尔雅》、《方言》、《释名》四种经部小学类典籍,通过习修可以使画学生"通画意",提高准确认识和把握绘画对象的特征及鉴评绘画的能力,其中《说文》"书篆字"的要求也有助于技法水平的提高。后者为习诵经书或读律,根据画学生的身份分为士流、杂流两种情况。这种分类兼顾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未来前程,既有专业方面的考虑,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从专业角度看,修习儒家经典可以加强和提高画学生对绘画理论的认识;从政治方面看,国子监画学的创办是崇宁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除了培养绘画人才之外,还在于能够从中选拔优秀者直接授官从政,故须画学生熟悉必要的儒家经书或朝廷律令。画学的这种课业安排对徽宗朝及宋室南渡后的官方绘画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15年03期 v.55;No.264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北宋东京城门管理制度的时代特征

    李合群;

    作为北宋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的产物,北宋东京城的城门管理制度,既有继承唐代长安城之处,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且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一直处于补充、完善之中。从宋代政局演变上看,它的运行效果也是值得肯定的。北宋东京城制定有严格的早启晚闭与夜间开启制度,官员白天进入皇宫要凭门籍,还要遵守下马地点、衣着等方面之规定。外城城门,除了日常的启闭外,白天还要履行对进出货物进行检验、征税以及盘查官员之职能,成为城门管理的重要环节。这种管理制度,是东京城开放的街市制的产物,又与北宋"守内"国策以及对京师官吏的管控息息相关,颇具时代特色。

    2015年03期 v.55;No.264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文学研究

  • “社会主义新人”大讨论与新时期文学

    武新军;

    20世纪80年代各文学刊物上关于"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讨论,与当时复杂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形势密切相关,与思想界、文学界革新力量与保守力量的反复较量紧密纠缠。从"新人"讨论及其逐渐淡出文坛的过程,可以看出新时期文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张力,以及这种张力与当时复杂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反复的讨论和较量中,革命时代所形成的人物形象规范逐渐解体。

    2015年03期 v.55;No.264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0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英国中世纪神秘连环剧对圣经的改编

    程小娟;

    英国中世纪神秘连环剧以圣经为主要材料来源,但是戏剧并未附庸圣经而丧失创造性。剧作者在改编圣经时进行了大胆灵活、颇具匠心的处理,包括精心删减和增补圣经材料,将选出的材料戏剧化、喜剧化和同时代化。通过这样的处理,原有的圣经内容以不一样的面目和意蕴出现,服务于剧作者宗教、娱乐、商业等多重意图。这一事实为评判英国中世纪神秘连环剧的艺术价值提供了根基。

    2015年03期 v.55;No.264 10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从近代“词心”说的建构看审美转向的个体激活

    谢丽;

    "词心"说是中国近代词论的重要学说。词论家况周颐给予"词心"说充分的重视和阐发,他一方面以"词心"概念涵摄诸多与主体相关的诸如性灵、学力等理论命题,使之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另一方面缓和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之间的矛盾,使词的创作趋向于主体的自由表达,实现了审美转向的个体激活。从一定意义上来看,"词心"说可以说是对词的他律意义的一种背离,当然,这并不是对词的社会功能的取消和否定,而是不再将它视为绝对意义的价值。"词心"说作为一种具有普泛意义和深度品质的词学审美理想,对于近代词论的个体精神与创作原则有着直接的影响。

    2015年03期 v.55;No.264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语言学研究

  • 副词“一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及相关问题

    陈昌来;

    "一直"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副词。"一"和"直"在古汉语中有多种相邻使用形式,但直到唐五代时期才成词,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拐弯(一直1)。成词后又继续语法化,宋元以后产生了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的"一直2";到清代又产生了表示事物范围或界限的"一直3"。在现代汉语中,"一直1""一直2""一直3"同时共存,但从来源上是有先后历时引申关系的,现代汉语的"一直"是"一直"在历时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沉积。

    2015年03期 v.55;No.264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汉语移动动词“跑”的语义认知——以英语“RUN”为参照

    周领顺;

    汉语"跑"(V跑+O)和英语"run"(Vrun+O)的认知基础相似,具有可比性。汉语"V跑+O"语义配置格式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英语"Vrun+O"语义配置格式,且语义关系复杂。当转换为英语时,不仅涵盖英语语义配置格式语义之所指,也涵盖"run"之外的所有"跑"义动词,部分词义还投射到移动域之外。从语义认知和翻译的角度来看,汉英"跑"义动词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英汉翻译中,应注重两种语言词语的生成理据、应用之道和转换策略。

    2015年03期 v.55;No.264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教育学研究

  • “教育活动史”专题研究

    赵国权;

    <正>主持人的话:以往我国教育学界教育史研究的取向是思想史或制度史,即所谓"二分教育史观"。2008年,周洪宇教授提出了"教育活动史"的研究取向,旨在揭示教育的原生态场景。由此,教育活动史与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分教育史观"开始进入学术界的视野。之后,学者们通过著书立说等活动,积极开拓教育活动史研究新领域,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本专题选用的两篇文章,分别从两个方面呈现教育活动史研究的新视野。周洪宇、刘训华的《论教育生活史的学术

    2015年03期 v.55;No.264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论教育生活史的学术传承

    周洪宇;刘训华;

    教育生活史是针对人类的教育生活及其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所存在的若干问题而确立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体现了学术研究的时代内涵和对现实的关照。教育生活史的直接学术源头是教育活动史,它是教育活动史研究的升华,它能更系统、更全面地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生活。其学术渊源,在国内,受传统历史叙事学、教育叙事、现代叙事学理论的影响;在西方,受兰克史学、年鉴学派、新史学、日常生活史、微观史学等思潮的震荡、冲击,这些都是教育生活史理论和研究方法创建过程中重要的学术渊源。同时,在教育生活的叙事文本表现力呈现上尚有很大探究的空间。

    2015年03期 v.55;No.264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9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教育活动史域下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教化路径及实施

    赵国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王朝更替频繁,社会剧烈震荡,但在教育文化传承上却有"反本开新"之功。当时,在社会教化活动上,承袭了两汉尊儒的教化传统,即通过立学设教、选拔奖励通经之士、祭奠先圣、提倡孝亲尊老等路径向民众渗透伦理观念;或通过颁布诏书、帝王帝后耕籍亲蚕、制定规程等方法来劝民勤于农桑;或通过下达政令、为政者以身作则、派员巡视等方法以化导民风民俗。另外,当时的社会认同和提倡佛法,通过求道成仙的佛道教化来引领民众的宗教信仰,这为隋唐以儒为主兼用佛道的社会教化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015年03期 v.55;No.264 13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编辑学研究

  • 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相关特性研究

    赵文义;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发布学术论文的全文,这就使微信出版作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一种模式成为可能。微信出版具有较低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限制,能够缓解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在品牌和利益方面的矛盾,这使学术期刊微信出版具有了很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不仅能够为读者提供自有价值,还能够为读者提供协同价值。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出版者供给规模经济的收益递增有自然限制,但读者需求收益递增规律能够在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中处于主导地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能够促进学术期刊的作者群、读者群及其朋友圈之间进行私密性、即时性的学术争鸣和讨论,能够更加凸显出学术期刊公共领域的特性。

    2015年03期 v.55;No.264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论出版人的文化类型

    范军;

    出版人有不同的类型,其各自的理想和追求也有明显差异,并形成截然不同的出版风格和文化面貌。出版人可以分为文化人型、商人型、政治家型和企业家型四个类别。各类出版人有其不同的个性特点、文化理念和具体表现,呈现出生动而丰富的面貌,给后人有益的启示。

    2015年03期 v.55;No.264 14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学术书讯

  • 波普主义

    安迪·沃霍尔;帕特·哈克特;寇淮禹;

    <正>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十五分钟。"——波普艺术大师安迪 沃霍尔亲笔回忆录栩栩如生地重绘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一马丁 斯科塞斯引人入胜的绝佳电话八卦,让人发笑,又充满洞见。——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2015年03期 v.55;No.264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兴(新型)权利法律问题研究:环境权及其规范模式重构”专题

    <正>编者按: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人类权利的演进也出现了某些新的特征和新的类型,传统与现代理论用以思考权利问题的方法和思维都面临着挑战:一系列跨越各部门法藩篱、具有鲜明综合性特征甚至境遇性特征的权利类型不断涌现,对权利予以保障和规范不再是单一部门法所能应对的事项。为此,必须结合包括宪法、民商法、刑法、环境法等多学科、综合性的认识路径和规范手段,对这些新兴或新型权利在概念和理论上予以把握,在实践中加以应对。基于这一认识,本

    2015年03期 v.55;No.26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本刊声明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或折合样刊)。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2015年03期 v.55;No.264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