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承训
<正> 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大家经常谈到一个“活”字,希望把国民经济搞活,把生产搞活,把市场搞活。然而,什么是“活”,怎样才能“活”,却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的同志认为,只要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确定了正确的比例关系,自然就活起来了。这种看法恐怕是不全面的。固然,比例关系即在各部门中合理地分配社会劳动,是很重要的,但它本身并不等于“活”。因为比例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会有所变动,况且,即使
1980年05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皓年
,商幸丰
<正> 在我国向四个现代化的进军中,借鉴国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美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美国现有人口2.16亿,其中农业人口780万,占3.6%。全国耕地面积28亿亩
1980年05期 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马佩
<正> 吴家麟同志在《概念要明确——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一文(以下简称“吴文”,载人民日报1979年8月7日)中正确地指出:“主张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的同志,一方面把真理包括在认识、理论之类主观现象的外延之内,另一方面又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东西,因此就难于自圆其说了。”“只要谁把真理的外延包含在认识、理论的外延之内,谁就回避不了‘有的真理有阶级性’这个结论”。但遗憾的是,“吴文”并没有根据这些正确论断,遵照真理属于认识、理论范畴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得
1980年05期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郑杰祥
<正> 夏部族在我国社会发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它开拓了夏代历史,促进了夏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诸部族中首先摆脱野蛮的原始社会阶段,进而跨入文明历史的新时期。但是,对于夏部族本身的形成,我们以往却讨论得不多。本文试图就夏部族的起源,以及它的族姓和命名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夏部族是生活于我国中原地区的原始部族之一,根据文献记载,它应属于古老的黄帝族的后裔。 传说中的黄帝族“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可知最早当是以熊为图腾的古老氏族。《列子》一书又说:“黄
1980年05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王云海
<正> 宋代历次所修十一种《国朝会要》,后人统称《宋会要》。它是当时封建政权,对本朝典章制度得失兴废的详备汇编,对处理各种政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时臣僚的章奏,往往援引《会要》,作为自己政见的论据。宋王应麟论《会要》的重要性说:“自昔帝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著在方册,作则垂宪。若夫国有大典,朝有大疑,于是稽以为决,操以为验。使损益废置之序,离合因革之原,不待广询博考,一开卷而尽见。此会要之书,所以不可废也。”又云:“会要之书,典故尽在,所以弥缝律令之
1980年05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夷门
<正> 陈亮上《中兴五论》的年代,本来明明白白,因为陈亮自己早已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他说:“今年春,随试礼部,侥幸一中,庶几俯伏殿陛,毕写区区之忠,以彻天听。有司以为不肖,竟从黜落,不得进望清光,以遂昔愿。索手东归,杜门求志。因以为功名之在人,犹在己也;怀愚负计,而不以裨上之万一,是忿世也;有君如此而忠言之不进,是慝情也;已无他心而防人之疑,是自信不笃也。故书其《中兴论》一千八百余言,大体大略,于斯见矣。并论开诚、执要、励臣、正体之道,合五篇,上干天听”。
1980年05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苗春德
<正>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留学教育开始兴起。被洋务派称为“中国自强根本”的留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许多论者却把它视为“买办教育”,把留学生一律视为外国侵略者的“奴才走卒”,不承认它的进步性。去年新出版的陈景盘同志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仍持这种观点。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就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派遣,谈谈我们的看法。
1980年05期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史保生
<正> 当前,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政治思想工作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保证。在教育战线上,为了更好地为四化服务,必须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这一工作,严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依靠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扶植其思想品质中新生的、进步的因素,战胜其思想品质中陈旧
1980年05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吴士余
<正> 德国青年诗人格奥尔格·维尔特(1822—1856),作为无产阶级的一名忠实的歌手,他用诗作武器,英勇地战斗在最前哨,为德国革命呐喊。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今天,在诗歌界认真讨论诗人与时代、诗与政治的关系等一系列美学问题时,认识和评价维尔特及其诗歌的社会价值,这对促进诗歌理论的讨论,无疑是必要的。
1980年05期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韦明
这是香港一位留法研究生韦明写给我校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的一封信,信中介绍了国外研究斯汤达及其《红与黑》的情况,现发表,供有关同志参考。题目是我们加的。
1980年05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任访秋
<正> 李伯元(一八六七——一九○六)名宝嘉,伯元是他的号,别署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因累举不第,后去上海,从事新闻工作。初办《指南报》,又办《游戏报》,上海之有小报是从他开始的。以后小报纷纷出现,但很少能赶上他所办的。不久他又将《游戏报》出售,别创《繁华报》。继而接受商务印书馆的聘请,任《绣像小说》编辑。 光绪辛丑(一九○一年),清廷开特科,征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想借此缓和一下国
1980年05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赵福生
<正> 鲁迅在一九一九年五月出版的《新青年》六卷五期上发表了四篇“随感录”。其中题为《圣武》的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看看别国,抗拒这“来了”的便是有主义的人民。他们因为所信的主义。牺牲了别的一切,用骨肉碰钝了锋刃,血液浇灭了烟焰。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纪的曙光。 ——《热风·五十九圣武》 “新世纪的曙光”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几乎所有论者都认为鲁迅所说的“新世纪的
1980年05期 65-6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刘宝和
<正> 盛唐诗人李颀,给我们留下了一百多首好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是有所贡献的。他一生仕宦不达,只做了一任新乡县尉,因而事迹未能写入国史,致使后来的《旧唐书》和《新唐书》无从为他立传。明清以来,对于他的仕历,虽也搜集了一些材料,但都语焉不详,就连他的籍贯,也还有待商榷。这都给我们研究李颀诗歌,带来了很大困难。 关于他的仕历,本文不做探讨,这里只着重谈谈他的籍贯和住地问题。
1980年05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王世声
<正> 智多星吴用,是《水浒传》中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 梁山农民革命军之所以能由小到大,蓬勃发展,能够攻城夺县,闯京破府,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直使北宋道君皇帝“梦着也怕”,这赫赫勋业,既不能只归功晁盖、宋江的路线和领导,也不能只看作是李逵、林冲等英雄好汉的勇猛拚杀。其间,知识分子出身的吴用是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自他上山后,义军的每件大事、每次战斗,几乎都由他来谋划。没有他,没有他的知识、智慧和才能,就没有固若金汤的梁山革命根据地,
1980年05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郑会生
<正> 这是一个争论了上千年而没有弄清的问题。 什么叫做转注?《说文解字·叙》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是许慎给转注下的定义。 但这个定义太简单了。何谓“一首”,如何“建类”;何谓“同意”,如何“相受”?许氏都没有解释清楚,以致后人对此解释又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自唐以来,解释转注的有好几十家,但家家的解释都不能自圆其说,都不能尽如人意。 这些解释,大致可分下列几派:
1980年05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姚汉铭
<正> 一、复合动词能否兼属名词的界限 “X不X?”的框架对于区分一股的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确是很有用的。能填入这一框架的,是动或形,反之,便是名词。可是,凡从动词转成的名动兼类词,由于兼有动词性能,故必能放入这一框架中。因此,这个框架不能鉴别名、动兼类词。“(D[区别词]+M[量])(?)X”的框架只能说明所有名词均能填入X位,但是,其他
1980年05期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刘溶
<正> 程式,就是立一定的准式以为法,一点也改动不得。戏剧演员的表演说唱,要有一定的程式,工程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有一定的规程;但语文教学由于教材的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运用固定的程式就要妨碍教学工作了。 何深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需要程式》中写道:“中学语文教学也应有它独特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这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程式”。例如“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积累词汇”、“过三
1980年05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胡念五
<正> 语文教学,过去有程式,现在有程式,将来也还会有程式,如果没有程式,语文教学将无法进行。我认为,关键在于:语文教学要有行之有效的程式。 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古今中外,而文章体裁又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有知识专题。由于语文教材内容的复杂性,体裁的多样性,想要规定一套适合各种情况的语文教学程式,恐怕是有困难的。但是,不论什么课
1980年05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潘万岭,王大铨
<正> 读了王基、何深二同志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程式”问题讨论的文章,觉得在总的精神方面是一致的,没有什么矛盾,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对于这两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我们是同意的。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有程式,又不要程式化。王基同志讲的刻板式的死板的“程式化”教学法,确实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弊端,多数教师已有明确的认识,且在教学实践中已不再沿袭、套用。对于何深同志讲的为了尽快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1980年05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刁远庆
<正> 读了《光明日报》关于贵刊讨论语文教学程式问题的文章(六月八日报)之后,想给王基与何深两同志当个“和事佬”。 从字面上看,王基反对语文教学的程式化,而何深却要加强研讨语文教学的程式,两种意见岂不是不可调和了吗?然而,王基“并不一般地反对程式”,何深认为“应当注意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实际上,他们的观点是对立的统一。
1980年05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科情
<正> 美国南加里福尼亚州州立大学东方语言学教授铁鸿业博士,乘回河南探亲之便,八月二十八日上午应邀来我校,与中文、教育、外语三系部分教师以及河南心理学会理事共三十多人进行了座谈。 在座谈会上,铁鸿业教授首先介绍了当前美国教育概况和动态。他谈到美国政府和
1980年05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正> 为适应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经领导批准,我校最近建立八个研究室。这八个研究室是:唐诗研究室、外国文学研究室、《资本论》研究室、人口理论研究室、欧美近代史研究室、宋史研究室、大洋洲地理研究室、河南自然地理研究室。这八个研究室都确定了负责人,有的已开展研究活动。
1980年05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