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明栋;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产生了众多相互迥异的主题思想、诠释理念、研究流派和评论路径,这些研究结果有的可以和平共处或者勉强共存;有些则完全相互冲突和抵触。导致这些研究结果多元性的一个可能的回答也许是:《红楼梦》中不仅仅蕴藏了小说的主旨与文学理论间的相关性,而且是作者有意识地在小说创作与小说理念的交替作用下设计、构思并著述而成。从不同诠释理论的视角细读该小说创建的女性空间,即太虚幻境及其人间副本大观园,似可证明:这部小说不仅是模拟再现的产物,也是一种没有具体指涉对象的表现性产物。作者以丰富的想象、超群的思想和天才的艺术将该小说打造成一种元小说、诗性小说和开放性小说。《红楼梦》的创作预示了一种后现代的小说理论和开放性诠释范式,足以让后世学者研究几百年。
2025年04期 v.65;No.325 51-6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陈建华;
“列夫·托尔斯泰学”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以学科的发展脉络为主线,梳理与探讨了“托学”在1980年代中国的相关史实和问题,如“全国托尔斯泰学术讨论会”的举办、逐步展开的“托学”学科建设、期刊与这十年的托尔斯泰研究等。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中国“托学”迎来了学术的勃兴与学科建设的新的起点,这十年成为“托学”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尽管还有迷茫和不成熟,一路并非坦途,但研究成果特色鲜明、成绩斐然,并为此后“托学”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2025年04期 v.65;No.325 65-7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刘建军;
公元5世纪“埃及史诗诗人学派”的代表作家帕诺波利斯的农努斯写作的史诗《狄俄尼索斯》,以三代酒神的依次替代过程为线索,重点描写了酒神狄俄尼索斯出生的过程、成长的经历和丰功伟绩,深刻反映了东地中海地区文化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拜占庭文化的曲折和复杂转型过程,并通过艺术氛围的独特表现,体现了时代文化“马赛克式的”知识型构。
2025年04期 v.65;No.325 73-8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张钧钧;程亚丽;
鲁迅在文学创作中对“西”方位灌注了独特的构思。《弟兄》里写皓月“西升”,透露出沛君的迷信心理。《白光》借助“西高峰”“万流湖”等与“西”紧密相关的物象,通过让月亮、白光与陈士成三者一致性的“西移”,揭示出风水迷信和天人感应思想对民众的荼毒。《药》里的夏瑜被埋在路的“西边”,是因人们的方位等级观念所致。《长明灯》有意强调疯子被关在庙门“西边”的“西厢房”,是借助“西—白”的五行对应关系,既暗示了猜谜诗的深层谜底,也赋予反抗者以“白”的颜色标识,从而建构起其与守庙者“老黑”为代表的迷信庸众之间“黑白对立”的人物关系。《过客》一语概括即“走向西方”。《药》《长明灯》《过客》将觉醒者、反抗者与“西”方位紧密关联的构思来源有三点:一是由于传统的“时空一致性”观念,二是基于鲁迅的阅读经验,三是来自《周易》卦象内涵的启发。
2025年04期 v.65;No.325 83-93+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方卿;
<正>出版专业学位教育,是当下我国出版高等教育或出版人才培养的一个热门话题。相关研究源于2010年首批14所高校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点的获批,盛于2022年出版博士专业学位正式进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十多年的时间,我国出版高等教育大踏步地跨越了从本科层次的教育到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和从学术学位教育(含出版学类的自设硕士点和博士点)到专业学位教育两道门槛。这种跨越式发展,既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满足我国出版业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从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看,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问题也是不应回避的。
2025年04期 v.65;No.325 115-11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张志强;
<正>2023年,我国新实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出版列入可授予博士学位的专业学位,标志着我国出版高等教育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层次。博士生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影响科研创新和社会进步。由于出版博士专业学位属于新设的博士专业学位,如何办好出版博士专业学位点,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我国设置出版博士专业学位的意义从出版专业发展历史来看,我国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起步较迟。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我国设置了图书发行学本科专业,1984年设置了编辑学本科专业。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将上述专业合并为“编辑出版学”专业。但出版研究生专业一直未能列入我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09年,南京大学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举行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会;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批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ublishing,MP)设置方案。(1)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40所高校开设了出版硕士专业,其中既有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综合性高校,也有北京印刷学院等专业性高校。
2025年04期 v.65;No.325 120-12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 ] - 张养志;
<正>出版专业学位纳入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实现了出版人才培养在本科、硕士和博士层面的全面贯通。在出版学尚未进入国家学术学位授权目录的情况下,理论建设和专业教育的任务都需要出版专博来承担。今天,我们探讨出版专业博士学位点建设,在遵循专业学位面向职业需求,重视产教融合中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养成的同时,亟待加强出版基础理论教育,夯实出版专业博士的理论基础。而出版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要处理好本体理论和价值理论的关系,既要以本体理论建构客观框架,也要以价值理论明确出版活动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与选择。出版本体理论与价值理论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本体理论揭示出版的客观存在,价值理论赋予其政治功能和社会意义;前者回答“出版何以可能”,后者回答“出版何以必要”。二者的辩证统一,既是出版学理论深化的关键,也是应对出版业复杂现实问题的理论基础。
2025年04期 v.65;No.325 125-13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王海刚;
<正>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出版”位列其中,目录代码为0553,出版专业人才可被授予出版博士专业学位。2023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2024年4月,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通知》中,“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位列其中。这些文件的出台,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出版学科的高度重视,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出版学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24年9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度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中,北京印刷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河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7所高校获批出版博士专业学位点。这7所高校与自主增设的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3所高校一起,构成了我国首批出版专业博士的培养力量。
2025年04期 v.65;No.325 130-13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